Eisen's Blog

© 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.

对目前校验与异常处理的总结

November 22, 2020

springspringbootexception

Table of Contents

目前的问题

很久之前记录的一篇文章在用 Spring MVC 构建 RESTful API 时进行验证和异常处理,讨论了基本的 rest 的校验思路:

  1. 区分 FormObjectDomain Entity 尽量以 user-case 的场景为每一个 input 做独立的校验;
  2. 基本结构校验(Bean Validation)和业务校验(Service Business Logic)分别处理;
  3. 基本结构校验在 MVC 层,通过 ControllerAdviceBindingResult 对其校验内容做转换暴露给客户端;

在最近几年的项目里,基本还是依照这个思路来的。但是有以下几个痛点没有解决:

  1. 业务逻辑和基本校验的逻辑很多时候边界很模糊,对于客户端来说,其实没什么区别,强行区分显得不是那么优雅;
  2. 随着业务逻辑的越发复杂,大量的校验逻辑肯定是会放在 application 层的,那么关注点分离的需求愈发明显,将校验逻辑和正常流程区分才能让代码变得更清晰易懂;
  3. Exception 的类别越来越多,报错信息五花八门,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的梳理,并整理出一套规则,方便后续的维护开发套用;

目前的尝试

为了解决以上问题,曾经做过以下的改进:

对于第一条,并没有做处理,依然让业务逻辑和基本校验做了分离,尤其是对于那种需要触碰数据库的业务(比如查重)还是把它当作是业务逻辑的,仅仅是说通过 BindingResult 返回一致的报错结果了。这部分还是很希望能够把一些更复杂的校验也放到 Bean Validation 中去的。

对于第二条,首先在 application 层也提供了一个 ValidationResult 它实现了 org.springframework.validation.Errors 可是说是在 applicationBindingResult 的同类了,这样子就可以在 application 层返回和 web 层一样的报错结果了。然后提出了一个 Validator 的概念,专门用来做校验工作。举一个例子,下面是一个创建 AutoML 的方法,可以看到第一步就是做校验:

  public AutoML createAutoML(CreateModelCommand command) {
    autoMLValidator.validate(command);

    ...
  }

AutoMLValidator 内容如下:

public class AutoMLValidator {
  ...

  void validate(CreateModelCommand command) {
    ValidationResult result = new ValidationResult();
    modelTemplateValidator.validate(command, result);
    autoMLNameValidator.validate(command, result);
    resourceValidator.validate(command, result);
    if (result.hasErrors()) {
      throw new InvalidRequestException(result);
    }

    autoMLDataBindingsValidator.validate(command, result);
    if (result.hasErrors()) {
      throw new InvalidRequestException(result);
    }

    parallelRunningCountValidator.validate(command, result);
    ClusterResource clusterResource = getResource(command.getResource());
    resourceRelatedValidator.validateJobLimitationAndComputationAndStorage(
        command.getOwner(), clusterResource);

    if (result.hasErrors()) {
      throw new InvalidRequestException(result);
    }
  }

  ...
}

可以看到,这里面使用了 web 层类似的逻辑:

  1. 有一个和 BindingResult 等价的 ValidationResult 用于收集校验结果;
  2. 当校验不通过时,抛出异常 InvalidRequestException(validationResult);

这个方法很好的将业务逻辑异常拆出来了,还是很能解决问题的,也没太多副作用。硬要说的话就是 ValidationResult 有点难看,InvalidRequestException 有点像是 web 层漏到 application 层了,应该用个更好的类替代。

对于第三点,整理出了一个类 ErrorCode 用来安放 ErrorCodeErrorMessage

public enum ErrorCode {
  TRANSFER_REQUEST_TARGET_USER_EXISTED("资源已经有目标用户,请先将之前请求撤销"),
  RESOURCE_NAME_NOTMATCH(" 资源名称不匹配"),
  RESOURCE_TRANSFER_TO_SELF(" 不许与资源拥有者将资源传递给自己"),

  RESET_PASSWORD_MISMATCH("无效的验证码"),
  CODE_MISMATCH("无效的验证码"),

  ...
  

  private String message;

  ErrorCode(String message) {
    this.message = message;
  }
}

在具体的报错的时候将 ad-hoc 的报错替换成这样的 KV 对即可。很显然这个写法有点像一个低配版本的国际化方案,显得有点拙劣,干嘛不直接换成 i18n 的 messages 呢?并且这个报错的格式也没有做统一,依然显得有点混乱。

为了进一步的解决以上依然存在的问题,最近也开始重新看了 spring / springmvc / springboot 异常处理和校验的一些内容,后面应该会做以下事情:

  1. 梳理目前 spring exception 的方式
  2. 提出适合当前项目的最佳实践
  3. 对目前的校验做改进,提出校验方面的最佳实践